创作声明:本文为虚构创作,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,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,仅用于叙事呈现,请知悉
“大爷,您这是无证经营,按规定要罚款6万元。”城管小张公事公办地递出罚单,内心也有些不忍。
这个穿着洗得发白中山装的老人,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农村老头,6万块钱对他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。
围观的群众开始议论纷纷,有人小声嘀咕着“太过分了”,有人掏出手机准备录视频。
小张握着罚单的手都有些发抖,这可能是他职业生涯中开出的最大一张罚单了。
没想到,73岁的陈福庆只是淡淡一笑。
从破旧的帆布包里掏出手机:“小伙子,微信还是支付宝?”
这句话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。
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,一个卖枣子的老头,面对6万元罚款,居然问的是付款方式?
当手机真的响起到账提示音时,小张彻底懵了......
01
2023年10月的江南,秋意正浓。
梧桐叶子黄了大半,街头已经能看到穿毛衣的行人。
就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周二上午,一个骑着老式自行车的老人缓缓进入了市区。
老人名叫陈福庆,73岁,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藏青色中山装,脚上是一双解放鞋,头发花白但梳理得很整齐。
自行车的车筐里,整整齐齐摆放着一筐冬枣,个头饱满,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红光。
他骑车的姿势很稳,不急不慢,偶尔会停下来整理一下车筐里的枣子,生怕颠簸碰坏了。
路过的行人忍不住多看几眼,这些枣子品相实在太好了,个头匀称,色泽红润,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培育的。
陈福庆在城东的商业街找了个相对空旷的角落停下车,这里人流量大,但不会影响其他店铺的生意。
他小心翼翼地将枣子从车筐里取出,一颗一颗摆放在自带的小布毯上,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婴儿。
“老爷爷,这枣子怎么卖啊?”一个年轻妈妈推着婴儿车路过,被这些漂亮的枣子吸引住了。
“不贵不贵,十块钱一斤。”陈福庆用浓重的方言回答,声音很和蔼。
年轻妈妈拿起一颗枣子掂了掂,个头真的很大,而且手感很结实:“这么好的枣子,十块钱一斤?”
“自家种的,不要赚太多钱。”老人憨厚地笑了笑,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秤,“你要多少?”
消息很快传开了,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。
这些枣子不仅个头大,而且甜度极高,咬一口汁水四溢,完全不是市面上那些催熟的能比的。
不到一个小时,就有好几个人买了,老人的生意出奇地好。
陈福庆始终保持着淳朴的笑容,对每个顾客都很耐心。
有人问枣子是哪里种的,他会详细介绍自己的果园;
有人讨价还价,他也不恼,总是笑呵呵地说“不贵不贵”。
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围观,老人心里暗自高兴。
这次进城卖枣,本来就是想亲自了解市场反应,现在看来,自己培育的这个品种确实受欢迎。
他不知道的是,麻烦正在向他走来。
02
上午十点半,城管小张开始了例行巡查。
28岁的他从事城管工作已经五年了,工作认真负责,但有时候确实缺乏一些变通。
最近市里对无证摊贩的整治力度加大了,特别是在重点商业区域,执法要求更加严格。
就在上周,小张还因为对一个卖煎饼的大妈处罚过轻,被领导批评了。
当他走到商业街东头时,远远就看到那里围了一圈人。
走近一看,果然是个无证摊贩,一个老头在卖枣子。
小张皱了皱眉,这个位置处于商业街的黄金地段,人流量大。
如果不严肃处理,很容易形成示范效应,到时候这条街上全是摊贩,那还了得?
“请大家散开,不要围观。”小张首先疏散了围观群众,然后走到陈福庆面前,“大爷,请出示您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。”
陈福庆抬头看着这个年轻的城管队员,神色平静:“小伙子,我没有证。”
“那您就是无证经营。”小张掏出执法记录仪,按照程序开始记录,“按照《城市管理条例》第三十四条规定,无证摆摊经营的,可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!”
围观群众开始小声议论起来。一个中年女士忍不住说道:“这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了,就卖点枣子,至于这么较真吗?”
另一个男士也附和道:“是啊,这枣子看着就是自家种的,又不是什么黑心商贩。”
小张听到这些议论,心里也有些不好受,但职责所在,不能因为同情就违反规定。
更何况,这里是重点商业区域,影响很大。
“大爷,您这是在重点商业区域无证经营,而且根据我们的记录,这个点位在上个月已经整治过一次了。”小张翻看着执法记录,“按照相关规定,我需要按上限对您进行处罚。”
陈福庆点点头,没有辩解,只是问道:“那要罚多少钱?”
小张咬咬牙,虽然心里不忍,但还是按照规定说道:“六万元。”
这个数字一出口,围观群众立刻炸了锅。
“六万?你们疯了吧!”
“一个老头卖点枣子,罚六万?”
“这不是抢钱吗?”
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,有人开始掏手机录视频,还有人在打电话叫朋友过来。
小张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,但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
“大爷,这是罚单,您可以申请行政复议,也可以...”小张的话还没说完,就被老人打断了。
“不用了,该罚就罚。”陈福庆接过罚单,仔细看了看,“小伙子,你们辛苦了。”
这种平静的反应让小张更加不安。
按照常理,面对这么大的罚款,老人要么会痛哭流涕地求情,要么会愤怒地与城管对峙,怎么可能如此淡定?
但陈福庆只是淡淡一笑。
他慢慢从破旧的帆布包里掏出一部手机。
“小伙子,”陈福庆抬头看着已经完全愣住的小张,“微信还是支付宝?”
这句话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,安静得连风吹树叶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。
所有人都用一种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这个老人,包括小张在内,都以为自己听错了。
一个卖枣子的农村老头,面对六万元的罚款,问的竟然是付款方式?
“大爷,您...您说什么?”小张结结巴巴地问道。
“我问你要微信还是支付宝,”陈福庆的语气依然平静,“既然要罚款,那就付钱呗,磨磨蹭蹭的干什么?”
小张的手开始轻微颤抖。
说实话,从事城管工作这么多年,他见过各种各样的摊贩,但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。
更让他不解的是,这个老人的眼神中没有一丝的慌张或者愤怒,反而带着一种说不出的从容。
“我...我们一般用支付宝。”小张机械地回答道。
“好。”陈福庆熟练地打开手机,“你报个账号。”
围观群众更加震惊了。有人开始大声质疑:“老爷爷,您可想清楚了,这是六万块钱,不是六十块!”
“是啊,大爷,您真的要付这个钱?这明显不合理啊!”
“老人家,您别冲动,我们可以帮您申诉的!”
面对众人的劝阻,陈福庆摇摇头:“规矩就是规矩,没什么不合理的。小伙子工作也不容易。”
他看向小张:“账号是多少?”
小张的心跳得越来越快,他甚至怀疑这个老人是不是精神有问题。
但职责所在,他还是报出了收款账号。
陈福庆低头操作着手机,虽然手指有些粗糙,但动作很熟练,几秒钟后,他抬起头:“多少钱来着?”
“六...六万。”小张的声音都有些发抖。
“好。”
接下来的十几秒,现场安静得针落可闻。所有人都屏住呼吸,等待着结果。
“滴”的一声,小张的手机响了。
他颤抖着拿起手机,看到了那条让他终生难忘的到账提示:
“您的支付宝收到转账60000.00元!”
现场彻底炸锅了。
“真的转了!”
“六万块钱,真的到账了!”
“这老头到底是什么人?”
小张拿着手机的手都在发抖,他完全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。
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卖枣老头,居然真的能拿出六万块钱,而且还能如此淡定地付款?
陈福庆收好手机,开始收拾摊位上剩下的枣子。他的动作依然从容不迫,就像刚才发生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“大爷,您...您真的付了?”小张还是不敢相信。
“付了。”陈福庆抬头看了看他,“收据给我一份吧,回家好交代。”
小张机械地打印出收据,双手递给老人。陈福庆接过收据,仔细看了看,然后叠好放进口袋。
收拾完摊位,陈福庆推着自行车准备离开。走了几步,他停下来回头对小张说:“小伙子,这些枣子是我亲手种的,你们尝尝。”
说完,他从车筐里拿出一小袋枣子放在地上,然后推着车慢慢离去,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人。
看着老人渐渐远去的背影,小张心里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。
这个老人到底是谁?为什么能如此轻松地拿出六万块钱?
更重要的是,为什么他的眼神中没有一丝愤怒,反而充满了理解和包容?
03
第二天上午九点,市城管局会议室里正在召开例行工作会议。
局长李明坐在主位,听取各分队的工作汇报。
李明45岁,在城管系统工作了十五年,是个官场老手,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,处理各种复杂的局面。
“昨天东区分队开出了一张六万元的罚单,”分队长正在汇报工作,“是对一个无证卖枣摊贩的处罚。”
李明点点头,这种大额罚单需要上报到他这里。“六万块,数额不小啊。当事人有什么反应?”
“据小张反映,当事人很配合,当场就付款了。”
李明愣了一下:“当场付款?六万块?”
“是的,用手机转账,一分钟就到账了。”
李明觉得有些不对劲。一个卖水果的摊贩,能当场拿出六万块钱?这里面肯定有问题。
正当他准备详细询问时,秘书小陈慌慌张张地冲进了会议室。
“局长,大事不好了!”小陈的脸色煞白。
“怎么了?慌慌张张的,成什么样子!”李明皱着眉头。
“昨天那个被罚六万的卖枣老头...”小陈喘着粗气,“我们查到他的身份了!”
“什么身份?”
小陈深吸一口气:“陈福庆,福庆集团创始人,身家数百亿!”
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,所有人都用震惊的眼神看着小陈,以为自己听错了。
“你说什么?”李明从椅子上站了起来。
“福庆集团创始人陈福庆!就是昨天被我们罚款六万的那个卖枣老头!”小陈拿出一份打印好的资料,“这是我从网上查到的资料,照片完全吻合!”
李明接过资料,仔细看了起来。陈福庆,1950年出生,福庆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。
从上世纪80年代在农村开办小作坊起家,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,福庆集团已经成为一家跨国企业,业务涉及农业、食品加工、房地产、金融等多个领域,总资产超过500亿元。
更关键的资料在后面:根据最新消息,福庆集团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投资地点,计划投资200亿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。
而据内部消息透露,他们已经将目标锁定在了包括本市在内的三个候选城市。
李明的手开始颤抖:“你确定是他?”
“千真万确!”小陈指着照片,“我还特意调取了昨天的监控录像,对比了好几遍,绝对是他!”
李明瘫坐在椅子上,脑子里一片空白。福庆集团要投资200亿,这对于一个三线城市来说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税收的大幅增长,意味着上万个就业岗位,意味着整个城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!
而现在,他们竟然给这个项目的最终决策者开了一张六万元的罚单!
“他为什么要去卖枣子?”李明艰难地问道。
“我也在想这个问题,”小陈翻开资料的另一页,“根据公开报道,陈福庆虽然身家巨富,但一直保持着农民本色。他每年都会回到老家亲自打理果园,这是他的习惯。”
“那他为什么选择在我们这里卖枣?”
“可能是在做市场调研吧。您想啊,福庆集团要投资农业项目,肯定需要了解当地的市场情况。”
李明闭上眼睛,感觉头疼欲裂。一个价值200亿的项目,就因为一张六万元的罚单,可能要泡汤了。
“局长,现在怎么办?”分队长小心翼翼地问道。
李明猛地站起来:“还能怎么办?赶紧准备车,我要亲自去道歉!”
“那这个罚款...”
“退!必须退!”李明急得满头大汗,“不对,光退款还不够,我们必须想办法挽回这个局面!”
会议室里的人都能感受到李明的焦虑。
200亿的投资项目,对于他们这样的三线城市来说,真的是天大的机遇。
如果因为这件事情失去了这个项目,不仅是城管局,整个市政府都会面临巨大的损失。
“立刻查到陈福庆的住址,”李明下达指令,“准备最好的车,买最好的礼品,我要亲自登门道歉!”
就在这时,小陈又说道:“局长,还有一个问题。”
“什么问题?”
“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,陈福庆选择投资地点的一个重要标准,就是当地政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。如果我们现在急急忙忙去道歉,会不会让他觉得我们的执法不够严肃?”
李明愣住了。这确实是个问题。如果他们因为陈福庆的身份就改变态度,那岂不是证明了他们的执法标准是因人而异的?
“那你说怎么办?”李明焦急地问道。
“我觉得,我们需要先了解陈福庆的真实想法。”小陈建议道,“也许,这件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。”
04
当天下午,李明带着分队长和小张,忐忑不安地来到了陈福庆在郊区的临时住所。
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,青砖黛瓦,门前种着几棵柿子树,完全看不出这里住着一个身家数百亿的商业大亨。
敲门的时候,李明紧张得手心出汗。
他在心里反复练习着道歉的话,但总觉得怎么说都不合适。
门开了,陈福庆穿着一件普通的灰色毛衣出现在门口。
看到李明他们,老人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。
“是城管局的同志吧?快进来坐。”
陈福庆的态度出乎意料地和善,没有一丝愤怒或者冷淡。李明更加紧张了,这种平静反而让他感到更大的压力。
走进院子,李明看到角落里堆着几筐新鲜的枣子,和昨天在街头看到的一模一样。院子里收拾得很干净,有一种朴实的美。
“陈董事长,昨天的事情...”李明刚要开口道歉,就被陈福庆摆手打断了。
“别叫我董事长,叫我老陈就行。”陈福庆倒了几杯茶水,“你们喝茶。”
“陈老,昨天的罚款...”
“罚得对。”陈福庆坐下来,“规矩就是规矩,我没有证就是我的不对。”
李明被这句话噎住了,他原本准备好的道歉辞令一句都说不出来,因为陈福庆根本不给他道歉的机会。
“可是六万块钱...”李明硬着头皮继续说。
“六万块钱怎么了?”陈福庆看着他,“嫌少了?”
“不不不,我们觉得可能过重了。”李明擦着汗。
陈福庆哈哈大笑:“过重?小李,你们执法的时候考虑过我的身份吗?”
“没有,我们完全不知道您的身份。”李明老实回答。
“那不就对了,”陈福庆点点头,“如果你们知道我的身份就网开一面,不知道就严格执法,那才是真正的问题。”
李明愣住了。这个逻辑他没想到。
“陈老,您不生气?”小张忍不住问道。
“生什么气?”陈福庆看着这个昨天执法的年轻人,“小伙子,你昨天执法的时候有徇私吗?”
“没有。”
“有收受贿赂吗?”
“绝对没有。”
“那就对了。你按规矩办事,我按规矩接受处罚,这有什么好生气的?”陈福庆的语气很平和,“我反而觉得你们这个城市不错,执法很规范。”
李明越听越糊涂:“陈老,您这话是什么意思?”
陈福庆站起来,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枣树:“小李,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亲自卖枣吗?”
“我们猜测您是在做市场调研。”
“对,也不对。”陈福庆转过身,“我确实是在调研,但不是调研市场,而是调研政府。”
“调研政府?”
“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好不好,不是看当地领导怎么说,而是看他们怎么做。”陈福庆坐回原位,“昨天我故意选择在商业街摆摊,就是想看看你们的执法是不是真的规范。”
李明恍然大悟:“您是在测试我们?”
“可以这么说。”陈福庆端起茶杯,“一个连小摊贩都能严格管理的城市,在大项目上肯定也能做到规范管理。这样的地方,才值得投资。”
李明的心情从紧张转为兴奋:“那您的意思是...”
“我已经决定了,”陈福庆放下茶杯,“就在你们这里投资。200亿的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,下周就可以签约。”
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,李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他以为会失去的项目,不仅没有失去,反而因为那张六万元的罚单得到了确认?
“陈老,您真的不是在开玩笑?”
“我这个年纪了,还会跟你们开玩笑?”陈福庆笑了笑,“小张,你昨天的执法让我很满意。规范、公正、不徇私情,这就是我看重的政府品质。”
小张激动得说不出话来。他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昨天硬着头皮开的那张罚单,竟然成了促成这个巨额投资项目的关键因素。
“不过,”陈福庆话锋一转,“我有一个条件。”
李明立刻紧张起来:“您说,什么条件我们都答应。”
“我希望你们以后的执法都能像昨天这样,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,不管是我这样的商人,还是普通的老百姓,都要按同样的标准执法。”
“这个您放心,我们一定做到!”李明连连保证。
“还有,”陈福庆看向小张,“这个小伙子不错,我希望他能参与到我们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中来。”
小张瞪大了眼睛,他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会因为开了一张罚单而得到这样的机会。
“至于那六万块钱,”陈福庆最后说道,“不用退了。就当是我对你们执法工作的支持。不过我想知道,这笔钱会用到哪里?”
李明如实回答:“按照规定,罚款会上缴财政,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和市容改善。”
“很好,”陈福庆满意地点点头,“这钱花得值。”
当天晚上,李明在回城的路上给市长打了电话,汇报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好消息。
市长在电话里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,连说了三遍“太好了!”
而小张坐在车里,看着手机里那条六万元的到账记录,还是觉得像在做梦。
这大概是城管执法史上最“值钱”的一张罚单了,不仅没有引起矛盾,反而促成了一个200亿的投资项目。
05
一周后,福庆集团与市政府的签约仪式在市会议中心隆重举行。
这个200亿的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,成为了本市历史上最大的单笔投资。
签约仪式上,陈福庆特意邀请了小张参加,并在致辞中提到了那次“特殊的初次见面”。
“我要感谢这个城市的城管队员,”陈福庆站在讲台上,面对着台下的领导和媒体记者,“特别是小张同志,他用自己的职业精神向我证明了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。”
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小张坐在嘉宾席上,脸红得像个苹果。他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会成为这样一个重要场合的焦点。
市长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了城管队伍的建设:“我们要向小张同志学习,严格执法,公正执法,用实际行动维护城市的良好秩序。”
签约仪式结束后,陈福庆把小张叫到一边。
“小伙子,愿不愿意到我们集团来工作?”陈福庆问道。
小张摇摇头:“谢谢陈老的好意,但我还是想继续在城管岗位上干下去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因为我觉得这个工作很有意义。”小张认真地说,“昨天的事情让我明白,我们的每一次执法,都可能影响到这个城市的形象。我想把这份工作做得更好。”
陈福庆满意地点点头:“好小伙子,有理想。不过,我们的项目需要与城管部门协调的事情很多,希望你能多帮忙。”
“那是应该的。”
回到城管局,小张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全市的名人。
不仅市里要表彰他,省里的媒体也要来采访他。
局长李明更是把他当成了宝贝,逢人就夸他执法严格,业务能力强。
最让小张意外的是,那天在街头围观的一些市民,听说了事情的经过后,专门到城管局送来了锦旗。锦旗上写着:“严格执法为人民,公正无私促发展。”
这件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城市,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。有人说这是现实版的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,有人说这证明了“好人有好报”的道理。
更重要的是,这件事情对整个城管队伍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
大家开始更加重视执法的规范性,因为他们知道,每一次执法都代表着城市的形象,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。
三个月后,福庆集团的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正式开工。陈福庆在开工仪式上再次提到了那次“难忘的初次见面”,并宣布将在项目中专门设立一个“诚信执法奖”,用来表彰那些像小张一样严格执法、公正执法的公务员。
而那六万元的罚款,最终被用于改造城东商业街的绿化带,现在走在那条街上,可以看到整齐的绿植和漂亮的花坛,很多市民都喜欢在那里散步。
有人开玩笑说,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值钱的绿化带了,因为它是用一张价值200亿的罚单换来的。
小张还是那个小张,每天照常巡查,照常执法。
唯一不同的是,他的执法记录仪上多了一个小标签,上面写着四个字:“公正执法”。
这四个字,不仅是对他的提醒,也是对所有城管队员的警示:在这个岗位上,每一次执法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,也可能改变一个城市的未来。
而陈福庆,这个73岁的老人,每当有人问起那次卖枣的经历时,总是笑着说:“那是我做过的最划算的一笔生意,用六万块钱买到了一个城市的诚信。”
直到今天,每当福庆集团的员工路过城东商业街时,都会看到那片绿化带,都会想起那个改变了一切的秋天,想起那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卖枣老人,想起那张创造了奇迹的六万元罚单。
炒股配资咨询,最新股票配资平台配资,平台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